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8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340篇
化学   1136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754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190篇
物理学   8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for the onset of flow instabilities and the work of adhesion at the interface has been evaluated experimentally for a series of polyolefins on several steels, brasses, and coated steels.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was considerably affected by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die. Low-surface-energy materials were found to produce smooth extrudates presumably by inducing slippage at the wall. Steel, tungsten carbide, and brass surfaces promoted sharkskin defect at shear stresses above the first critical shear stres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and the work of adhesion was found to be valid for values of work of adhesion smaller than approximately 30 mN/m. This indicates that slippage occurs due to a breakdown of the adhesion at the interface. For values of work of adhesion greater than approximately 30 mN/m a stronger interaction at the interface may induce a cohesive failure at the interface and subsequently, extrudate distortions.  相似文献   
72.
疲劳损伤临界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疲劳过程和疲劳失效的临界状态的分析,提出疲劳失效判据应与损伤程度和应力水平两个因素有关,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剩余强度退化的对数模型。根据疲劳过程中材料强度退化的事实及其规律。分析了损伤临界值与循环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般应力水平下疲劳损伤临界值的范围,对于随机疲劳问题,给出了损伤临界值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3.
大理岩动态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的SHPB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谢和平  王启智 《实验力学》2005,20(2):200-206
提出了获取脆性材料动态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实验步骤及相关记录数据的分析方法。利用直径为100mm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径向冲击巴西圆盘和平台巴西圆盘试样,测试了大理岩在高应变率加载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应力波加载下动态劈裂拉伸圆盘在试样中心产生了约45/s的拉伸应变率。分析了实验的有效性并考虑了试样两个端面应力波波形差异的影响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准静态下的公式可适用于动态劈裂拉伸实验;大理岩的动态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比静态时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74.
The multivariable power dependence of polymer properties on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Dobkowski, 1981) has been applied to molecular weight dependence of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known equation of Flory (1945) has been extended taking polydispersity of polymers into account. Constant parameters of the relevant regression equations have been calculated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on tensile strength and molecular weight averagesM n andM w of polystyrene (PS) and polycarbonate (PC). Then, the critical molecular weight for entanglementsM c has been obtained from the following relationship:A=K M cwhereA and are parameters of the extended Flory equation for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constantK = 2 is assumed for linear polyme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M c of injection and compression moulded PS is equal to 34000 and 37350g/mole, respectively, whileM c of injection moulded PC equals to 5000 g/mole. The values ofM c calculated from the polymer tensile strength are consistent with published data obtained by other methods and with the computer modeling calculations. Branched polymers have only qualitatively been discussed. Dimensionless equ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ensil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for polymer materials.The described procedure can be suggested as applicable to various polymer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irM c values. However, more experimental data on another polymer materials will be necessary to support hitherto obtained results.The essential part of a lecture presented during the NATO Advanced Study Institute Rheological Fundamentals of Polymer Processing, Alvor, Portugal, 26 September–7 October 1994  相似文献   
75.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低速冲击损伤及其剩余压缩强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低速冲地及其剩余压缩强度。文中利用有限元方法和能量转换原理计算了层合板受到低速冲击的受载最危险状态,以及此时的应力分布;并用Tsai-Wu张量准则判断损伤情况,对产生损伤的单元进行相应的刚度折减,且作重复计算直至不产生新的损伤为止;最后,对受冲击的层合板还进行剩余压缩强度计算。在实验中,采用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法测量了层合板的冲击损伤,并对受冲击的层合板进行  相似文献   
76.
弹塑性随机振动系统中恢复力数学模型的若干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弹塑性随机振动系统恢复力数学模型的统一形式,提出了能考虑刚度下降段和系统在滞变过程中强度退化的四种恢复力数学模型,为适应系统在多次强随机干扰下的反应分析需要,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经受过强随机干扰的有损伤系统的恢复力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最后针对钢筋砼框架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迭层板(C.F.R.P)接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挤压疲劳损伤扩展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根据“剩余强度,剩余刚度”理论和“疲劳模量”概念,讨论了接头的刚度下降和强度变化.由此提出了“损伤参数”D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并对损伤试件,进行了X射线检测分析,验证了累积损伤的扩展.  相似文献   
78.
杜守继  孙钧 《力学季刊》1997,18(1):10-21
自然形成的岩石节理面的表面形状具有分形特性,利用分形理论来描述岩石节理的粗糙特性,并确立与岩石节理面的剪切力学特性间的关系对于指导岩体工程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一研究利用开发设计的三维激光测距仪在精确测定岩石节理面的表面形状4 基础上,依据变量图法建立了 岩石节理面的  相似文献   
79.
运用统一强度理论对承受内压的拉压屈服强度不同的线性强化材料的厚壁圆筒进行了极限载荷分析,得到了适用于多种材料的厚壁圆筒极限载荷的统一解析式.  相似文献   
80.
岩土材料通常呈现出成层水平分布特点, 即可将其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 横观各向同性对于岩土材料的变形以及强度值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基于已提出的t强度准则, t强度准则是基于各向同性单元体中存在有效滑移面来构建的, 并根据该空间有效滑移面上主剪应力与主法向应力的比值达到一定阈值为破坏条件. 在空间中存在有效滑移面与物理沉积面, 基于上述两个面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用两面夹角作为表征横观各向同性对剪切强度影响程度的参量, 并假定当该夹角值越大, 则各向异性对强度贡献程度越大, 对应更大的应力比强度值, 反之, 则对应更小的应力比强度值. 基于上述思路并类比将其推广为正交三维各向异性准则, 基于三维各向异性材料的三维沉积面, 提出了三维特征沉积面的概念, 并基于空间滑移面与三维特征沉积面之间的夹角作为度量各向异性程度的变量, 提出了基于两面角作为参量考虑原生各向异性的应力比强度公式, 并利用该应力比强度公式来修正已提出的t强度准则, 最终建立了考虑各向异性影响的t准则公式. 在上述准则基础上, 考虑将各向异性应力空间转换为各向同性应力空间的思路, 在各向异性t准则基础上, 推导得到了基于各向异性强度t准则的变换应力公式, 利用变换应力公式可以将传统的以p, q为变量的各向同性本构模型转变为可考虑各向异性的三维本构模型. 通过对岩土材料的强度以及真三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数据预测, 验证了所提的各向异性t准则及其变换应力公式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